人有灵魂不是西方国家独有的观点,咱们的老祖宗也有类似的说法,但分得更细一点,叫魂魄,具体为三魂七魄,其魂三,一为天魂,二为地魂,三为命魂。其魄七,一魄天冲,二魄灵慧,三魄为气,四魄为力,五魄中枢,六魄为精,七魄为英。 世人往往误认为魂魄之说源自佛教,但这只是那些对佛教一知半解的人的误解,魂魄之说实际上来自道教。佛教的核心观点是‘因缘即合’以及‘无常’,‘因’指内部条件,‘缘’为外部环境,‘因缘即合’是说当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都成熟了后就产生一个新事物。因为内因以及外缘都在不断的变化,所以佛教认为世间没什么永恒的东西,一切都在不断变化之中,这就是'世事无常’的由来,当然这'世事'也就包括了爱情,是不是很沮丧? 既然世间一切皆是因缘即合的产物,而且是不断变化的,哪来的永恒的灵魂之说?然而人死后,灵魂不灭且能转世投胎的概念又的确是佛教提出来的,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我想,这应该是佛教为了让众生信因果,存善念以及为了更好地推广普及佛教而搞出来的‘方便禅’吧!自释迦摩尼开创佛教以来,后世的各大佛教流派,包括大小乘,密宗,华严宗,玄奘(西游记中的唐僧)开创的慈恩宗,以及后来的禅宗等等,都是由‘因缘’以及‘无常’这两个基本概念通过逻辑推理,结合当时的具体环境演变而来的,可以说佛教的发展正好印证了它‘因缘即合’以及‘无常’这两个基本理论,内因是两个核心观点的不断深入细致的逻辑推理,外缘则是每个不同时代的政治,经济,人文,统治者的喜好等环境的变化,正是这个‘因缘’导致了佛教这几千年的发展及演变。 |
你可能喜欢
全部评论1